一、地理位置
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,地处赣江东岸、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,坐西朝东,负城临江,傍依南浦,遥对西山。
二、建筑特色
滕王阁高 57.5 米,建筑面积 13000 平方米。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 12 米高台座,分为两级。台座以上的主阁取 “明三暗七” 格式,为三层带回廊建筑,内部共有七层,分为三个明层、三个暗层及阁楼。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,高 3.5 米。外依照北宋洪州知州事范坦扩建式样,南北两侧配以 “压江”“挹翠” 二亭,瓦件全部采用碧色琉璃瓦,体现宋式建筑的开朗、明快、柔和、典雅之风。
三、历史沿革
滕王阁最初由滕王李元婴于唐永徽四年(公元 653 年)所建,上元二年(公元 675 年)首次重修,王勃于此写下《滕王阁序》使其闻名于世。此后,宋朝至清朝时期,滕王阁经历几修几毁几次重建。1926 年,滕王阁被毁,1989 年 10 月 8 日,以梁思成先生的《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》为基础,参照宋代李明仲的《营造法式》设计的仿宋式楼阁重建落成并对外开放。
四、文学价值
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,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 等名句千古流传,使滕王阁成为了文人墨客向往的圣地。此外,古文大家韩愈欣然为《记》,开创了 “诗文传阁” 的先河,自此人文荟萃,文脉绵延不断。
五、主要景点
建议:傍晚可去滕王阁,橘色晚霞铺满赣江。